昌坊剪纸:剪刀舞处纸生花
时间:2016-08-23 22:05 作者:admin 点击:


剪纸作品《永远跟党走》

        欧里镇昌坊村,民俗文化底蕴厚,自古以来流传许多美好民间故事与民间艺术,民间剪纸艺术是其中之一。早在南宋末年,就有昌氏妇女年节剪纸的记载。每逢过年过节,人们把它当作纳福求安,避瘟驱邪,祟向神灵的 “压胜物”。据昌氏族谱记载,先祖昌赵氏将剪纸艺术带到本地,从此子孙繁衍,世代相传。清朝道光十九年 (1839年)昌氏十九世张秀美、二十世钟光艳、二十一世钟凤英、昌秀英等剪纸手艺精巧,在当地闻名遐迩。
 
        早期昌坊民俗剪纸形式自由,随意想象,题材就地取材,无论天上飞的,地上跑的,水底游的都能通过剪纸艺人的灵巧双手,轻盈的动作,娴熟的技法,剪岀精巧灵通的吉祥作品。入冬之后,尤其过了腊月二十三,大姑娘、小媳妇开始忙于赶制过年贴的剪纸。到正月初一这一天,男女老少成群结队,串门子拜年,看剪纸赏窗花,热闹非凡。红艳艳的顶棚花,五彩缤纷的窗花,花花绿绿的挂笺,把家家装扮得鲜艳红火。实际上这是一次庞大的剪纸盛会,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评头品足地说这家剪纸的手艺好,那家剪纸花样新。过了正月初五,大姑娘、小媳妇又忙着准备十五闹花灯的灯花了。有的地方正月十四晚上是试灯,实际是灯会的预赛。谁家灯笼剪花好,已初露头角。十五是灯笼大比拼的高潮,各式各样的灯笼上贴着千姿百态的花样,那家孩子前头走,后面跟着看灯花的人越多,这个孩子就越荣耀,他的妈妈更是感到喜悦与骄傲。
 
        民间剪纸艺术家、昌坊剪纸艺术传承人昌新保,从小受奶奶、姑姑的影响,引发了他对剪纸艺术的爱好,在长辈手把手的传授下,加之他喜欢绘画,很快就掌握了剪纸要领,长年的钻研,技艺日臻精湛,他把美术技法运用于传统剪纸当中,开阔了视野,丰富了表现形式,有历史典故、神话传说、戏曲人物等题材,代表作有:《永远跟党走》《党为人民谋幸福》《继往开来》《中国梦》《盛世中国》《八仙过海》《昌坊故事传说》《幸福》等作品,尤为擅长剪人物肖像,具有独特的昌坊剪纸风格。
 
        中国剪纸艺术,流传源远,遍布全国各地。在农耕时代,剪纸之所以这样普及,不仅仅是可以美化生活,同时还因为它具有一种特有的实用价值。四季节令,婚丧嫁娶等等均离不开它,剪纸早已成为民风民俗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 
        据了解, 在江南等地农村,一直有这样的习俗:如果这家生了女孩,人们就会剪一朵花送给她,希望女孩像鲜花一美丽、可爱;如果这家生了男孩,人们就会剪一只公鸡送给他,希望男孩像公鸡一样英俊、健壮。
 
        随着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,人们的审美观也不断提高。昌坊村民又把剪纸当作表达生活和情趣的手段,以喜庆祥和、幸福美满、事事顺畅为题材的剪纸作品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,用来表达美好的追求和愿望。
 
        如今,昌坊剪纸不仅仅局限于在纸上做文章,还衍生出一种新的工艺——夏布绒花,即用绒布代替红纸,运用传统的剪纸工艺,将剪好的作品“托” 在夏布上。夏布绒花巧妙地把古老的夏布与传统剪纸相结合,不仅艺术表现生动形象,也有利于长期保存不褪色。
 
        昌坊剪纸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,同样受到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,年轻人都不愿学,剪纸传人减少,现在面临失传的境况。为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推广,昌新保每年多次走进学校、社区和部队等传受剪纸艺术,就像孕育生命的母体,有了母体就会繁育岀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人,使民间剪纸艺术永久不衰。多年来,积极参与各地文化部门组织举办的展示展演等宣传活动。创作剪纸作品《中国梦》《领袖风采》《公仆颂》分别被湖北省图书馆收藏和获得新余市首届工艺作品大赛银奖。


 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新余市昌坊昌新保剪纸艺术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同微信号:18979047693(昌先生)
地址:江西省新余市欧里镇昌坊村
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425号 Copyright (c) 2015-2022 新余市昌坊昌新保剪纸艺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1006532号-1 技术支持:易企集团